以前想着要趁着年轻,一边工作一边教汉语。
身边的学姐或者老师都说,女孩子啊老在外面漂不行,特别是你学习这么好,以后搞个科研,在大学当个老师不挺好的嘛。
然后我就会在心里默默地想,嗯哼我就要世界各地去流浪。看人看风景听故事。
现在来蒙古两个半月了。零下30度的天气让我哪都不能去。想要边教书边玩的想法被磨灭,但是据说去美国、泰国、菲律宾甚至非洲的小伙伴都玩的挺好的。
其实真的工作起来,才发现如果不是真的热爱,喜欢教学生,教汉语。真的走不下去。
工作就是工作,你需要通过付出劳动,换取金钱来养活自己或者家人。
以前当学生的时候,可以任性的这个课无聊,我不上来,今天不高兴了拿着父母的钱大吃一顿。
可是现在20大几了,哪有时间去挥霍,哪有资本去试错去任性啊。所以领导安排的任务要做,而且不喜欢也要开心又高效的完成。
来看看现在志愿者的保障机制。一切费用,自己垫,等下一年的被排除后报销。
工资能拖一天是一天。在蒙古一个月六千的工资够了。但是去美国估计还得自己倒贴了吧。医疗报销是没有的,只能祈祷不生病。工龄和劳动合同是没有的,因为是志愿服务性质的。
所以既然是服务性质的就要有奉献精神。一切听组织安排。
也是有很多很多快乐的。
学生们很可爱,在这你会体验到与学士时代不同的生活。
所学的知识,在教的时候突然变得活了起来,不再是脑袋里的定语,而是一串串有生命力的情感传递。
学生们语言不通,但是能领会到你肢体含义,看到你真诚的微笑。即使只比她们大一岁,她们都会围着你叫你老师,老师。
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候,会一直笑一直笑,觉得自己在做世界上最幸福的事。
但是哪天要是不听课乱说话,真的能把人气死,尤其是很简单的问题学生课下不复习,忘了的时候,真的很有挫败感。
对刚刚大学毕业的我们来说,这不失一个选择项。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输出,能快速成长,这里的领导同事虽然不会像学校老师那样宽容的原谅你的过程,但也没有想象中职场的斗争。
是大学到社会的很好过渡。
如果要长期干下去,还是要慎重。
我觉得一直志愿者,没有保障,到了30多岁没有干劲了可能就。。。
但是要是继续上升的话如志愿者---公派教师---管理老师---慢慢升上去得到的保障会多一点,但是这些好像也是最多三年的合同的样子。